说是一样,但又不完全一样。来源于躲藏的隐形与来源于法术的隐形最大的区别就是发出了高于低语的响声之后仅有躲藏隐形会立刻结束,而进入反魔场内法术隐形会暴露躲藏不会
所以把两个隐形当成两种东西看待也完全说得通,措辞严谨一点就是“发出声响并不会导致隐形结束,也不会导致隐形术结束,但满足躲藏的结束条件,因此躲藏结束,进而导致来源于躲藏的隐形结束”。此乃釜底抽薪之计。延申一下可以说“进入敌人视野并不会导致隐形结束,也不会导致隐形术结束,但满足躲藏中”敌人找到了你“的结束条件,因此躲藏结束,进而导致来源于躲藏的隐形结束”,并不是说这是RAW但可以满足逻辑自洽的需求
感觉设计师尝试用词条状态来运行规则,但实际游玩起来还需要去分析状态的出身成分,没能完全实现词条化运作。实际运行起来更像是角色获得了“隐形”与“躲藏”两种状态,或者说“一个不能大叫的隐形”状态,术语在这里反而起到了误导作用
是啊,設計師的意圖就是將狀態抽象並通用化,試圖擴展應用空間
但他將狀態的運作幾乎都交給了獲得源頭去解釋才導致了這些問題
就像是在重複簡化和複雜化的過程中摩擦出來的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