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这是个3e时代的说法?至于到底是当时PHB里就有这方面内容,还是翻译里面有一条译者注释导致的传讹就记忆不太清楚了,当年d&d吧置顶里就挂着这个版本的玩家手册翻译所以这个认识传得特别广
然后说到宿敌的含义吧,AD&D时代的宿敌的确是包含着仇恨的,在游戏中游侠遇到自己的宿敌时是有规则效果的
作为善良的守护者,游侠倾向于专门对付某些种类的生物,这通常都是那些侵扰他家乡的生物。在升到2级之前,每个游侠都必须选择一个宿敌种类。典型的宿敌包括巨人,兽人,蜥蜴人,巨魔,或食尸鬼;你的DM对你的选择有最终决定权。在此之后,每当游侠遇到这类宿敌,他都能在攻击检定上获得+4奖励。这种敌意是很难被掩饰起来的,因此游侠与他的宿敌之间的反应受到-4的惩罚。此外,在战斗时,除非存在比他的宿敌更为危险的敌人,否则游侠将积极地寻找他的宿敌,并优先与之战斗。
早期d&d规则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在规则内复刻那些奇幻作品里的形象,所以这个设置很可能是有当时的奇幻小说和其他作品的原型的,不过游侠本身在d&d来讲并非一个特别清晰的形象,在不同规则里游侠能做的事情和主题关键词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越往后的版本“宿敌”这个能力的仇恨因素会显得更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