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剧情设计的书本  (阅读 3331 次)

副标题:

离线 TTG

  • Knight
  • ***
  • 帖子数: 432
  • 苹果币: 0
  • 发现、学习、创新是我终生不懈追求的乐趣所在
剧情设计的书本
« 于: 2013-08-22, 周四 06:17:27 »
引用
如何做剧情设计的问题可以在《编剧:步步为营(重订本)》中得到解答,此书详尽地教授了剧本写作格式,并且还额外传授了易学易用的思路管理方法。但那方法仅适用于剧本创作,在游戏策划方面不如思维导图好使。

    经典书摘:
    无论你做得多么易上手,你的玩家中总会有一些人不明白游戏怎么玩,但是你不能迎合水平最低的那部分人——《策划:步步为营》,10章4节,“信任你的玩家”。


《你的剧本逊毙了!:100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对策》是一本吐槽书。我一直没有睡觉直到把整本书看完。其中有很多犀利的论点完全适用于游戏设计领域。看到入迷时拍桌怒赞,感觉就像有个愤怒的导师在指着我的鼻子不停地骂,弥补了本屌丝没上过大学的遗憾。

    经典书摘:
    如果因为前七部卡牌游戏都狠赚了一笔,所以你也要做一部卡牌游戏,那从一开始你做游戏的目的就是错的--(美)William M.Akers


《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中讲述了很多故事创作方面的实用技法,并且对故事类型有着独到的见解。这本书并没有给我提供多少游戏策划的经验点,但是却为我解答了积攒下来的很多故事创作方面的疑问。比如有关“金羊毛”类型影片的观点帮我理清了《海贼王》的剧情结构,有关“麻烦家伙”类型影片的观点帮我理清了美剧《Heros》的剧情结构。多主角长篇剧情的结构设计是一个大难题,结合这本书中的观点我认为将“金羊毛”或者“麻烦家伙”作为主线剧情,可以为主角们的提供一个共同目标,以便于剧情的交汇。我认为《冰与火之歌》很有可能会是用“麻烦家伙”来收尾。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看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剧烈的悔恨。十年前,在课堂上写小说被没收后,语文老师曾向我推荐这本书。但我却因它名字太SB而没买。如果当时我看了这本书,如今这世上就会少一个屌丝程序员&屌丝策划,多一个以写故事为业的人。虽然如今剧作方面的经验值对我来说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但我依然从这本书中得到了大量的策划方面的领悟。

    经典书摘:
    经验丰富的策划决不会相信所谓创意,你的所谓创意通常只是你从头顶上摘取的第一个想法。

    不要因为投资界的朋友认为某一游戏题材具有重大的融资意义,你就去做它。不要因为你认为某一游戏题材会在GDC中得到独立游戏的奖项,你就去做它。真心实意地选择你的类型,因为在想要做游戏的所有原因中,唯一一个能够时时刻刻为我们提供养分的,就是对作品本身的爱——(美)罗伯特麦基


《21天搞定电影剧本》,是一本纯粹且略显过时的编剧书。买他是因为这本书在《救猫咪》和《你的剧本逊毙了》中都被提及。如果是编剧的话应该能从这本书中获益,但作为一个游戏策划就得不到什么了。

《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第3版)》,这本书对《千面英雄》进行了实用性的剖析。《千面英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大名鼎鼎的“英雄之旅”。这本书中的理论或许对剧情向的单机游戏的设计很有帮助,至少陈星汉的《旅人》是与“英雄之旅”有着很高的重合度的。我还没怎么看,不做评论。

    经典书摘:
    在剪辑室获得的另一个收获是进一步认识到了焦点的重要性。我意识到,注意力是当今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东西,如果玩家花两小时玩你的游戏,他会付出很多的注意力。一部游戏里注意力的焦点是有限的,你从结构里拿出越多的东西,就会有越多的焦点留给剩下的部分——《策划之旅》第二版序言


同为消费性艺术品的设计者,游戏策划与影视编剧,招式不同,但心法相通。影视编剧的理论绝大多数可以用到游戏策划里。如果具备一定的剧作基础,能够在编剧方面的书中分得清招式和心法,就能借他山之石。

劇透 -   :
  文案日常工作描述:

  游戏世界观阐述,游戏剧情编写,任务对话,其它描述。虽然不是所有的玩家都会去观注剧情或者任务本身,但是做为游戏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所具有的隐性价值和扩展价值却是不容小视的。

  人物描述:(主角,NPC等)

  林冲看那人时,头戴深檐暖帽,身穿貂鼠皮袄,脚着一双獐皮穿靴,身材长大,相貌魁宏,支拳骨脸,三叉黄髯,只把头来仰着看雪。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吕布手持方天画戟,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绵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背后扎八背护旗,威风凛凛。

  怪物描写:

  这些基本都是用各种表现手法一一呈现的,来源于,现实世界,概念小说描写,抽象,参考图等等。

   1215e5be641g215.jpg

  针对美术人员。

  动作描写:

  攻击的概念:

          攻击:进攻打击,恶意指摘,犹碰击。

          攻击行为:心理生物学能力的一种形式,或者是先天性的,或者是由于受挫而引起的反应,或者国受挫而加强,表现为公开的破坏,打架,加痛苦于人,性暴行或者强行夺取,隐蔽的敌对态度,妄想占有或贪心。

  攻击模式:

  群体,抵近,人体。

  攻击方式:

  物理攻击:直接面对面的攻击方式,一般采用,直接伤害。或者武器本身带出的附加属性伤害。

  魔法攻击:利用自然力量,咒印系,借助外力,或者自身的能力,心灵力量,神秘力量进行攻击。

  元素攻击:土,水,火,雷,电,风,声波,毒。

  攻击形式:

  双手攻击:利用两手的交换,连续攻击。

  单手攻击:利用身体的平衡,进行力的转换攻击。

  徒手攻击:利用身体的灵活,或者身体的优势进行物理攻击。

  法宝攻击:利用法宝的能力进行的攻击,

  小弟攻击:指挥小弟进行攻击。

  攻击招式:

          一击式:攻击动作只有一个,起,攻,退。

          连击式:连续攻击,注重攻击秩序。

          旋转式:左右旋转,上下旋转。半旋转,扭转,跳转。

          攻式:

  1.        俯冲,仰攻,横撞,横劈,斜劈,压击等;

  2.        扎、斩、撩、挂、劈、扫、挑、砍、按、带和缠头、裹脑等

  3.        主要刀法和各种步法、身法、眼法,招式等。

  4.        跃,进,跳,闪,冲,震,转,拍,甩。

  攻击能量之间的转换:

          重力势能:物体因为重力作用而拥有的能量

          弹性势能:物体因为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        分子势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产生的能量,分为斥力和引力。

          电势能:利用电子的能量;

  攻击的能量分析:动能,势能;

  Ek=(1/2)×m×v^2

  Ek表示动能,m为质量,v为速度

  攻击类型:

  以身体进行攻击,以武器进行的攻击,以身体某部分特殊技能进行攻击。

          物理兵器: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

          化学兵器:扇,杖,符。

  借助身体某个部分的优势进行攻击:

          比如:脚,肚子,手臂,爪,嘴,尾巴,头,身体重力进行撞击。

          投掷:火把,箭,飞镖。

          身材高大的,利用重力优势,从上空往下劈砍;

          身材矮小的,借助身体冲刺的速度,从下文往上挑刺。

          身体中等的,利用武器进行攻击。

  怪物分类(物理):

  人型:利用武器,招式进行的攻击行为。

  鱼类:以嘴进行攻击,利用自己身体的灵活性,攻击结束后迅速撤离。

  鸟类:利用翅膀,嘴。

  兽类:利用力量,速度,身体能力进行攻击。有较强抗击打能力。

  小物种类:以身体进行攻击,或者利用身体某部分特长进行攻击。利用身体灵活性。

  机械类:以身体某个部位的长势进行攻击。进行机械运动。

  怪物分类(魔法):

  人型:利用武器,招式进行的攻击行为。带有元素攻击行为。或者魔法攻击。

  鱼类:以嘴进行攻击,利用自己身体的灵活性,攻击结束后迅速撤离。

  鸟类:利用翅膀,嘴。

  兽类:利用力量,速度,身体能力进行攻击。有较强抗击打能力。带有元素攻击行为。或者魔法攻击。

  小物种类:或者利用身体某部分特长进行攻击,使用物品攻击。利用身体灵活性。

  机械类:以身体某个部位的长势进行攻击。制造一些物质攻击。

  特殊攻击:变形攻击。

  针对:动作特效人员。

  音乐场景描述:       

  -风格要求:

  明净,幽雅,不带风沙尘土,清风中淡香微送,超然而优美的感觉。音乐主求悠扬动听,古典韵味重,要有道教出尘脱俗的感觉,但不能太细致,不要有小家碧玉的感觉,风格大气一些。个人以为,开始可用纯古筝入题,然后加入其它乐器效果,可多加入箫的配乐。

  -场景描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峨眉山上的蜀山剑派,蜀南竹海送风而来,山入云中,飘然若仙。

  针对:音乐制作人员。

  任务描述:

  日常用语:

  有些NPC,你只要点他,他就会说话的,可能与任务有关,也可能与任务无关:

  与任务有关的:会提出一些线索:“听说在村西南方最近发现一个山洞,客官有空可以去瞧瞧,保证不虚此行。”

  无任务:个性表现“如果给我一个足够大的铁锤,我就能改变月球的形状。”等等。

  任务对话:

  某强悍NPC:“喂,你点到我了,我很不高兴,这样吧,看在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的份上,帮我去拿三份牛肉回来,记得一定要是新鲜的!”

  “任务提示:新鲜牛肉可从野牛村,野牛身上获得。”

  “时间限制:30分钟,从接取任务开始记时。”

  玩家:

  选项:

  1.“好吧,傻大个,要不是为了奖励,才懒得理你!”

  2.“你说什么,能再重复一次吗?”

  3.“哼!白痴!~~”

  未完成:

  某强悍NPC:“牛是不会主动送牛肉给你的,还是要主动出击!”

  完成:

  某强悍NPC:“哈哈,这牛肉成色看起来不错,我家旺才今天有口福了。”

  --!!得到奖励。

  针对:脚本或者任务策划。

  副本的描述:

  副本的描述不宜太长,只要交待清楚事情的基本脉络即可,可以是故事背景,历史。而整个副本中任务的设计,才是用来交待剧情的。(可以参看魔兽世界中的一些副本描述)

  游戏情感设计:

  难点在于,游戏的情感设计,如何能有效表达出每个人或者NPC的情感和个性。让每个NPC都能给予玩家留下一种不一样的感受,让他们感觉在这个世界与他们接触的NPC都是鲜活的,充满人性色彩的,智能化的。他们的性格或者粗犷,豪爽,谨慎,小气。他们说话的语气,或者强硬,温柔都是它们自身的性格体现。不过每个NPC的性格体现最好不要超过三个。太过复杂的性格描写必然会适得其反。

  能让玩家感受到真实,产生一种融入感。这都是任务剧情设计要考虑的。

  推荐书籍:《游戏情感设计》;

  写作手法:

  蒙太奇手法:

  电影其实和游戏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刚开始的电影,就像现在的泡菜游戏一样,看了前头就知道整个故事情节和结果了,然后慢慢的发展,观众的胃口变了,审美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电影业也在推阵出新,而蒙太奇的手法在拍电影的手法中是最长见,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

  而游戏中,如何在一个游戏的过程中加入更多元素,更多的不可预料性,以适应玩家日益成长与变化的游戏世界观,人生观。都是值得去探讨的问题。

  这里放置一些蒙太奇的资料,希望不会太长,太啰嗦。

  在电影,电视镜头组接中,由一系列镜头经有机组合而成的逻辑连贯、富于节奏、含义相对完整的影视片断。

  蒙太奇句型--前进式、后退式、环型、穿插式和等同式句型前进式句型。按全景一中景一近景一特写的顺序组接镜头。

  后退式句型。按特写一近景一中景一全景的顺序组接镜头。

  环型句型。这种句型是将前进式和后退式两种句型结合起来。

  穿插式句型。句型的景别变化不是循序渐进的,而是远近交替的。

  等同式句型。就是在一个句子当中景别不变。

  【蒙太奇段落的划分】-根据影视作品内容的自然段落来分段。

  根据时间的转换来分段。

  根据地点的转移来分段。

  根据影视片的节奏来分段。

  所以,段落的划分是由于情节发展和内容的需要或节奏上的间歇、转换而决定的。

  【蒙太奇转场】-就是镜头组接中的时空转换问题。连贯方式转场,就是实行场景与场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直接切换,干净利落,结构紧凑。相似性转场。利用场景与场景、段落与段落交接处上下两个镜头在形态上、数量上的相同或相似进行转场。

  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摄影机的手段,然后是使用剪刀的手段。

  爱森斯坦认为,将对列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

  剧情设计在最小资源或者同一对白下发挥最大的组合作用,让玩家在不同顺序下反映不同结果。这就需要大的背景支撑,所以一个好的剧情策划,首先需要一个强大的世界观,能带给玩家无限的想像,能包容尽可能多的元素,同时要符合设定。还好在虚拟世界里,这并不是梦,时间空间的联接,各种物质能充分发挥他的能动性,具有各种特质,并赋予新的使命。

  在游戏情感设计中,更多的是对白,通过对白来引导整个故事的主旨,并且尽可能的避免歧义的出现。让主线明确,贯穿始终。对此我现在有了不同看法,谁规定一定需要结局,游戏并不是电影,不需要为90分钟而匆匆辙止或者牺牲。人生的多彩更多的是体现在整个过程之中。可以用一个个故事来挂满整个世界,对玩家来说,每个故事都是开始,每个玩家的选择都是一种结果。而我们要做的仅仅是让每个结果都合理并且确切。

  作为一个剧情者来说,最精彩的也许并不是对白,而是带给玩家的联想和启发。我们也许只需要给他们提供一种思路,就可以打开一个世界。玩家的世界,这不正是我们所需求的吗?当然这个过程是艰苦的,需要凝练的,而这正是我们工作的奥义。一切都应该顺理成章,而我们就像导演一样,完成我们的剧本。

  一些个人观点:

  文案策划,要求必须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意念,不管你走什么路线,用什么表达风格,适当的修饰语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游戏开发要求策划描述人物,动作,场景,音乐风格等,就需要很高的文学水平了。

  当然,任务设计也是需要全局观的,特别是主线任务,从头至尾,每个环节,怎样充分利用已知地型怪物,创造一些情节,同时又能很好的符合故事的主线发展。都是需要去认真构想的。

  这一部分没什么好说的,能不能写东西,靠的绝对是硬功夫。如果说你只会编写一些小笑话,无厘头的东西,那还是趁早加紧修炼吧。因为,文案也许从故事构架,副本描述,等,像上面描述的东西,不是所有的都要做,但是如果具备这样的实力,才能有更高的上升空间。

  当然了,事实上,剧情策划的工作每个公司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剧情策划也可能做以下一些事:

  地图规划:比如整个世界各个场景的大体构造。推荐软件:FREEHAND,PS.

  特效描述:技能攻击,动作特效等。
       
       当然,文案还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用来跟进工作的,与上面提到的各个部门的人进行沟通,以达到最终要求的效果。

如果要跟进美术工作,就有必要在日常多收集一些设计原画,各种风格的,因为,你不知道在哪个描述中会用到(美术大多是不看文字的);了解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比如什么法线贴图,渲染,材质,三角形等等。便以与美术进行沟通。
提高个人美术鉴赏能力。了解引擎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 上次编辑: 2013-09-06, 周五 14:41:41 由 TTG »
劇透 -   :
Fun is not the mechanics you put into it, but the way they are put together。Toy,Puzzle,challenge——you see many things are fun;But joy will only be found in a relationship.
Trained to know every part about TRPG, so when you wants to move, you are moving.
We are a part of TRPG, the TRPG itself exist with in us;If we don't gave up on ourselves, just continue to learn、change and fail, we will one day, have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it.


Last but not least, have a nice day.[/size]
我要走了,一定要保重自己,好吗?就这样活着,你一定会找到所爱的和爱你的那些人、那些事。我会永远爱着你们
团是献给所有人的游戏,爱是这游戏的一等奖

离线 TTG

  • Knight
  • ***
  • 帖子数: 432
  • 苹果币: 0
  • 发现、学习、创新是我终生不懈追求的乐趣所在
Re: 剧情设计的书本
« 回帖 #1 于: 2013-08-27, 周二 02:24:34 »
引用
“怎样读”比“读什么”更重要。电影大师库布里克拍他的处女作时,只读过一本普多夫金的《电影技巧》。而且直到他去租摄影机的时候他都不会使用摄影机,是店老板教他用摄影机的。
我之所以对那些老是来问我“学电影该读什么”的人大发雷霆,就是这个原因。他们以为现实生活和武侠小说一模一样,搞到一本武林秘笈就可以独步天下。
朋友,你错了,错到底了。
电影是门技术活儿。说绝一点,你一本书不读,就跟在张艺谋身边打杂,你也能学会拍电影(当然,张艺谋没有编剧才华,不过他拍摄电影的技术在中国还是一流的),而且拍得还不赖。
编剧照样是门技术活儿。基本原理就那么多,关键是要不停地写,不停地改。现在有曾哥开编剧班,为你们点评作业,这么好的机会不珍惜,成天来问读什么书,你说你到底想干啥?
好吧,你们要书目,我就给你们一个书目。但我敢用我的人头担保,如果你不做作业,你把这些书读烂了你都学不好编剧。

1,《电影是什么?》
作者安德列·巴赞,电影本体论的祖师,《电影手册》的创始人和首任主编,法国新浪潮电影之父,被誉为电影界的“亚里士多德”。(我估计也没几个人读过亚氏的《诗学》,更遑论亚氏的全集)
电影(摄影机)首先是作为一种能够记录运动现象的机器而发明出来的。因此,记录客观现象是电影的第一本性。而在诸客观对象中,运动现象是唯有电影才能记录的。

2,《电影化叙事:电影人必须了解的100个最有力的电影手法》
作者: (美)詹尼弗·范茜秋
这本书令我纠结。不推荐吧,又没有别的书可以替代。推荐吧,此书又略嫌单薄。
长期以来,谈剧本结构(也就是怎么编故事)的书汗牛充栋,但谈电影化手段(即用电影的手段处理故事素材)的书却寥寥无几。这本书是曾哥看到的唯一一本,因而没有别的书可替代。
此书相当于一本简明的手册(索引),像词典那样列举了100种电影手段(作者说了,这不是电影手法的全部)。每种手段都附有至少一个电影实例。美国人的务实作风令人敬重。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简明了。另外,也有只见树木不见树林之憾。

3,《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作者: [美] 罗伯特·麦基
4,《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从构思到完成剧本的具体指南》
作者: [美] 悉德·菲尔德
5《电影剧作者疑难问题解决指南:如何去认识、鉴别和确定电影剧本写作》
作者: [美] 悉德·菲尔德
以上三本书对你学习商业故事电影剧本的编剧法已经足够了。其它的编剧书都不要买了。像什么《21天搞定电影剧本》之类的破烂玩意,买它作甚?曾哥当初?明就里,用大家的赞助买了《21天搞定电影剧本》、《编剧:步步为营》,看完之后,大呼上当。痛哉!
不过,曾哥要告诫大家的是,第3、第4本书,曾哥在多年以前就看过,而且是熟读,但是曾哥的编剧水平却未有丝毫提高。你奇怪?曾哥天天都练习,可就是没提高。
因为曾哥根本就不懂“电影是什么”,觉得“怎么拍”是导演的事儿,和编剧毫不相干。编剧就是编个故事而已。曾哥今天能够站出来教育大家,不是曾哥有多大能耐,而是因为曾哥遇见了明师,并且把这位大师的精髓都学到手了。
这位大师不是别人,正是敬爱周传基老师。

6,《周传基讲电影》
这不是书,是视频讲座,共11集,在网上能够方便地下载到,也能够在线观看。淘宝上有不少贱人在卖盗版光盘,你钱多你也可以去买。不过你不要让我知道。如果我知道你买了盗版同时又没有赞助我,我不操你娘我不姓曾。老子没钱买书已经好多天了,正没好气呢。
这套视频讲座令我在2006年脱胎换骨、枯木逢春、拨云见日、立地成佛。关于这个,我以后会写专文。今天就不多话。
呵呵,本来应该把这个放在书目第一位的。

7,《电影的创作过程》
作者: [美]约翰·霍华德·劳逊
周老师表扬过这位美国共产党党员。呵呵。因为他敢于否定自己过去的错误。什么错误?
你读过《戏剧与电影的剧作与技巧》吗?曾哥读过。实话实说,这本书害曾哥不浅啊。因为这本书让人产生这样一种错误认识:电影剧本和戏剧剧本没有本质区别。这倒是很合综合论者的口味。
但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劳逊同志否定自己过去的错误。在这书中,劳逊提出了合乎电影本体论的编剧观念:编剧必须掌握电影制作全过程的技术原理(不必精通每样技术,但必须了解制作过程和相关原理)。
这书在孔夫子上面有卖。但曾哥没钱。事不宜迟,赶快赞助!

8,《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
作者:[苏] B·普多夫金
开篇就提到了库布里克读普多夫金的《电影技巧》。但是你上网一搜,却查不到这本书。我一直也纳闷,库大师读的书,中国咋就没有哩。要知道,我们中国是苏联的模范学生哟。
后来查到台湾出版过一本《电影技巧与电影演员》,可是大陆仍旧没有同名的书。
可怜的曾哥困居小县城,若活在大都市,还可以上省图查书,而在小县城,就只得喟叹。
后来突然发现《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心想是不是这本哩?查了很久,才终于从一家不知名的网站查到了此书的详细目录,书前有一篇英文版序言,靠,这才确认,就是它。
可蛋疼的是,曾哥看到一本《普多夫金论文选集》,心想,《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肯定包含在《普多夫金论文选集》里面,便花了22元(10元书钱加12元快递费)买了一本《普多夫金论文选集》。
书很好,可杯具的是,《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在论文集中大多只是选节。妈啊,尽管《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在孔夫子上面比较便宜,可曾哥还是没钱了。事不宜迟,赶快赞助!
最后给超级电影盲扫扫盲。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都是苏联电影之父,他们和格里菲斯一起都是电影语言的创始人。可笑的是,只知《雕刻时光》却不知普多夫金的人还洋洋得意地来骂曾哥。

9,《雕刻时光》
作者我就不注明了。这书简直成了中国电影图书的第一畅销书。
这书不是“必读书”,甚至完全可以不读。我之所以列出来,是因为很多人觉得不读它就不像“那家人”。
可曾哥悲愤的是,塔氏在书中反复强调电影与文学的本质不同,可读过这书的人还是大写“文学剧本”。真不知道怎么读的?
这书有诸多优点。第一是系统性。这很难得。它不是文集,它是一本论著。第二是透彻性。第三是文字美(与译者也不无关系)。

10,《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
作者: [美] 大卫·波德维尔 / 克里斯汀·汤普森
此书已出到第8版。托大家赞助的福,曾哥能够买来研究。
此书原来的副标题是“导论”。书极厚,可见这“导”不是瞎导,而是真“导”。
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叙事、场面调度、摄影、声音诸角度,把电影技术条分缕析,让你对电影制作各环节都有一个基本的概念系统。第二部分是电影分析方法的诸方面。

11,《看电影的艺术》
作者: [美] 约瑟夫·M. 博格斯 / 丹尼斯·W. 皮特里
美国顶级电影分析教材,的确名不虚传。这书能让你从普通影迷进化成专业观影者。培养电影眼,这本书是必读书。北大引进出版这本书,功德无量。翻译也不错。这让人庆幸。目前中国的翻译界乱象横生,能读到一本文从字顺的译作都要感谢上帝。悲夫哉。
要说明的是,这本书如此强悍,却生动有趣,毫不陈腐,毫无教条。将此书与《电影艺术》结合起来看,简直是天作之合。

12,《认识电影》
作者: [美] 路易斯·贾内梯
假如你不是富二代,又或者你已不在大学(不能借书),那你只消读《电影艺术》就行了。这书说实话,不及《电影艺术》。特别要提一下的是,焦雄屏的翻译不大顺哟。好像另外有一个大陆的译本,我没看过,不敢评论。但焦氏的某些措辞令人困惑,某些句式令人无语。电影馆丛书的一些书都存在这些问题。周老师就指出过《光影大师》里面就存在许多误译。

13,《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
14,《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
两书的作者都是[美]史蒂文·卡茨
那些坚持剧本是一剧之本的人都应该读这两本书,读了你才知道文字剧本仅是电影制作的最原始最粗率最简略的原料。对电影制作者而言,真正的“剧本”得画出来才行。
有好些朋友说自己的文字功底不够。我问他们会不会画画,他们说他们就是学动漫的。我就开心地说,你们是端着金碗讨饭。能画,你就把你的故事画出来。然后在图片旁添一些必要的说明,就是可以直接拿去拍的故事板了。你何须写什么文字剧本?
托大家赞助的福,我买了这两本书并正在研究。

15,《美的解构:malena影像·声音》
作者: 刘永泗/刘莘莘
我一向敬重周传基老师和刘永泗老师。刘老师的《影视光线艺术》启蒙了我的照明技术。而《美的解构:malena影像·声音》则让我廉价地上了一堂真正的视听分析课。
书很大,很厚,很重。该书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分析《malena》(中译名《西西里美丽的传说》)画面与声音。镜头的截图都印了出来,这种不计成本的搞法在国内独一无二。
可叹的是,大家却跑去买《荣誉》(苏牧)。大家都习惯了那种大而化之的读解。刘老师这种分析才是真正的拉片子。
周传基老师早就说过,要检验一个人懂不懂电影,只消丢一段镜头给他,让他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分析,不准说大话,瞎话,套话,他敢不敢?
刘老师这种分析法,证明了他的确是电影摄影的权威。
祝愿周老师与刘老师健康长寿,中国电影少不得他们。

16,《好莱坞怎样讲故事:新好莱坞叙事技巧探索》
作者: 汤普森
一本好书被译者活活糟蹋了。在某些章节里,“幕”(act)被翻译成“动作”。曾哥理解力又不够,看到“我也不是惟一一个认为一部影片可以包括超过三个动作的作者”或者“罗伯特·麦克在他1997年出版的剧本写作指南《故事》一书中的立场是三个动作是标准的但不像菲尔德所说的那样永恒不变”时,曾哥傻眼了。曾哥百思不解。这都是啥意思啊?
后来曾哥才恍然大悟,敢情这位博士小姐(译者是博士)勇于创新,把“幕”翻译成“动作”。
建议大家直接看原版吧。
生在中国,何等荣幸哟!
另,《影视照明技术》翻译得也很高超。译者也是博士。当当网顾客评价“全书错误连篇,根本无法读下去。很多最起码的影像专业名词都翻译错了,宽容度翻译成曝光范围、看光镜翻译成观察玻璃、最让人无法容忍的是明胶滤色片竟然翻译成了凝胶体!全书从头到尾出现了无数个凝胶体,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更悲惨的是,曾哥明知翻译得不好,还是买了,因为国内同志写的(除了刘老师的),倒是没有翻译错误,却毫无实用价值。

17,《电影摄影技巧》
作者: 布莱恩·布朗
18,《电影剪辑技巧》
作者: 卡雷尔·赖兹
19,《影视短片的制片与导演》
作者: Peter W.Rea雷伊 / David K.Irving艾尔文
20,《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二)
21,《演员创造角色》
以上两书作者: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22,《声音设计:电影中语言、音乐和音响的表现力》
作者: (美)David Sonnenschein
23,《拟音圣经:电影、游戏和动画片中的声音表演艺术》
作者: 阿蒙特
电影制作的诸领域、诸环节,编剧都必须了解。不需精通(能精通当然更好),但须知其大概。以上诸书,都是各领域的基本书。声音方面,国内还没有什么经典的译作。因为我们对这方面根本不够重视。很多人认为电影的声音就是录个音配个音而已。读了相关的书,曾哥才明白电影里的声音,学问大得很。而且,除了少数明显的音效之外,大多数的电影声音都无法在剧本中写清楚。比如街市上的声音,你叫编剧咋写?你顶多说很喧闹,很嘈杂。但对声音设计师来说,喧闹、嘈杂只是极端笼统的指示而已。
上面的书当然不能涵盖各自领域的全部。但对于编剧来说,掌握这些基本面就够了。

24,《艺术与视知觉》
25,《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
以上两书的作者: 鲁道夫·阿恩海姆,译者均为滕守尧。滕是中国美学权威(89年后流亡海外)李泽厚的弟子,所以两书译笔精良,实为佳品。
很多大导演,比如希区柯克,都有绘画的“经历”。电影归根结底,是以视觉为根本的。从视觉艺术到视觉艺术,自然很“顺”。从文学转行到电影,便难免“不顺”。因为文学与影像是异质的。
曾哥从小便无美术与音乐细胞,但曾哥在实践中发现,你不必会画,也不必会作曲,但你发表会“看”画,会“听”音乐。
那该怎么办?读这两本书,将让你困惑尽除。
另外还有许多国外的美学经典,曾哥没钱买,所以不敢乱说。比如《艺术与错觉》、《视觉与绘画:注视的逻辑》,想来都是很有益的。
这就是曾哥要你们赞助曾哥买书的原因。你不赞助,曾哥就没钱买书。曾哥没看书,曾哥拿什么来拯救你?

26,《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作者: [德]库尔特·考夫卡
对研究电影来说,格式塔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最为切要。两个毫不相干的镜头,连接在一起,为什么会产生“额外的意义”?格式塔心理学完美地解答了这个问题。格式塔的立论之基是:部分之和大于整体。不懂格式塔心理学,你就无法完美掌握“电影的逻辑”(所谓的剪辑原理)。《艺术与视知觉》就是格式塔心理学在艺术心理学上面的具体拓展。
而广大无知者一听精神分析学便只知性欲,恋母情结、精神分析学主要是研究潜意识与无意识的。我们能够“意识到”的意识只是我们整个精神世界的冰山一角。比如绅士与淑女正在聊天,他们彬彬有礼。但这只是表象。也许他们正在用这种高雅的方式调情,甚至谋划他们的幽会。如果在他们交谈的时候,你来一个淑女胸部的特写,那你就揭示了绅士的隐秘的心事。当然,弄清这个心理过程也牵涉到格式塔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的经典著作很多。弗洛依德的全集、荣格的全集是必须读的。《导演功课》的作者序言对此强调得很严重,大家自己去看。

27,《导演功课》
作者: 大卫·马梅
本书根据大卫·马梅在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学院的授课记录编辑而成,凭借独特的编剧技巧及三部剧情片的实务经验,大卫·马梅在本书中向初学者说明了电影的摄制过程。他对一些导演经常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摄影机应该摆在哪里?”“这段故事的主旨是什么?”“怎样指导演员?”等提出了非常独特的见解,
此书对曾哥帮助极大。真要说起来,它的价值比《故事》那些编剧书都大。
最让人心喜的是,它篇幅小巧,言简意赅,语言生动,而且完全是教学实录,是他指导学生实践的原始记录,因此没有废话。
美国的操作主义传统果然强大。

28, 《编剧:步步为营》
作者:温迪·简·汉森
本书提供了创作出色剧本的十二个步骤,它教会学生如何选择主题,建立中心冲突,如何戏剧性地讲故事。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初级六步”,它提供了戏剧写作的基本要素;“高级六步”,它提供了为银幕写作出色剧本的基本要素。作者在现实世界的宝贵经验,使得她能为编剧新手们提供实践上的忠告。

29,《电视与银幕写作(从创意到签约)》
作者:理查德.A.布鲁姆(BlumRichardA.)
这是一本电视与银幕写作的标准教材,书中将用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案例告诉你如何打磨出具有市场价值的创意,如何编写高质量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剧本,如何在市场化的工业体制中写作赢得支持等。

30,《电影的元素》
作者: 李·R· 波布克
全书共分八章,前四章按影片制作程序对剧本(剧本的元素又有视觉影像、音响)、影像(电影摄影的元素包括胶片、构图和照明)、录音和剪辑等技术元素作了阐释,后几章写了西方当代导演的职能、作用、对电影诸元素的独特运用和一些重要导演的风格特征。作者还考察了对电影艺术作出了贡献的十一位重要现代导演的作品,对他们独特的创作风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此外,作者对电影评论的职能也有独到见解。

天哪,够了,这些书已经够了,甚至说已经很多了。你必须保证,你有四分之三的时间用来练习剧本写作。书只是一道门。推开之后,你还得自己添置家具、布置房间、打扫灰尘,这样你才能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
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能够抛开书而活。要把书读通,就得照着书去做。不做,那你肯定读不好书,更练不好技术。
就说配音吧。曾哥一尝试,才知道要配出空间感是多么艰难。事非亲历不知艰。纸上得来终觉浅。
动手!实践!空谈误国。
以后再有人跑群里来问该读什么书,曾哥见一个打一个,见两个打一双。

补充:编剧要读多少书才够?
技术方面,上面的书就足够了。上面的书读完了,并且通过实践,都掌握了,你再进行拓展阅读。比如特吕弗的影评,希区柯克和特吕弗的对话录等等。
修养方面,那就宽泛了,简直是无边无际。我建议,你要根据你正在创作的题材来选择“充电”书。比如你要写推理片,那你就得读刑侦著作(曾哥收藏了好几本国外的刑侦学图书),而且写到杀人时,你还得学习起码的解剖学。比如我问你,刀子真的容易插入胸口么?要是刀子碰上肋骨会怎样?
《大长今》的编剧研究烹饪和中医就研究了三年。所以人家不会有硬伤。我们的《神医喜来乐》倒是敢乱来哩,所以他必须小心翼翼地告诫观众不能用剧中的药方或医法。
我们中国的文化,反倒是在外国的影视剧中被发扬,我身为中国人,真他妈的自豪!大长今那伟大的医道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医界已经丧失的传统!李英爱该来中国要津贴。我们拿了那么多津贴养了那么多“弘扬传统”的人,他们到底拿钱都干了些什么?买房子?

补充:编剧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这问题的提问率非常高。我就直接明确地回答你,编剧最重要的素质是视觉化的想像力。之所以强调视觉化,是因为小说家、戏剧家也要有想像力,但他们的想像力不必是视觉化的。比如,我写话剧,我可以让剧中人在独白中阐述宇宙起源。但是在电影中,这就很让观众讨厌了。你必须把宇宙起源用视觉化的手段展示出来。你作为编剧,你头脑中就必须有明确的鲜明的具体的可见的图像。
有些学习者转不过弯,就问“那岂不是要学画画么”。电影的根本是视觉,学画画是必须的。一个再蹩脚的画家也知道他必须画一个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个老人。“一个老人”是一个概念。他有没有胡子?他戴没戴眼镜?他白没白头发?你画画时,你就不能不考虑。你作为电影编剧,你所写的一切都要拍成具体的镜头,你岂能拿“概念”来堆砌?但你无须在剧本中详细雕琢,你在你头脑里面把细节描绘出来即可。然后,通过设计巧妙的动作来让观众注意人物的突出特点。比如关羽老爱捋他的胡子,你就难免会去注意他的长髯。你不必单独描写他的长髯,你写他捋长髯就行了。而且,如果他的细节特征与剧情、与你的意图没什么关系,你就不必专门提到他。导演在选择演员,设计定妆的时候,你再去提意见,那才是正理。在剧本中雕琢人物外貌纯粹是外行。

补充:编剧要不要有广泛的知识面?
这是必须的。从前就有一个家伙,成天来宣称他要写有思想有信仰的电影。可是他居然不知道周朝与秦朝的关系,最可笑的是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些子把他搞得很糊涂,他既不知道谁大谁小,也从读过他们的书,他只是觉得电影中出现他们就“很有思想”。还有更牛的家伙,估计他出生以来从没看过世界地图,他不知道非洲和欧洲的地理关系。这些不是当编剧才应该知道的。
身为编剧,你对电影史是不是也该有起码的了解呢?中国人写的都不要看。全是狗屁。(解放前的中国人写的倒可以看看)乔治·萨杜尔的《电影艺术史》、《电影通史》都要读。《电影艺术史》开篇就详细谈了电影的发明过程。一读,你才知道,电影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发明发明出来的?记录运动是人类漫长的梦想,为了追求这个梦想,人类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这些对你才有用。中国人写的电影史,简直就像法官的判决书,干巴巴宣判某某电影主题好,思想好,艺术好,值得拿津贴。操。好多大学教授还在拿视觉暂留解释银幕上的运动幻觉。这就是中国的水平。
你读他们的书就是自杀,就是自绝于电影的科学。

补充:读了这些书感觉没用,怎么办?
打你屁股。
我告诫过多少次了,过河拆桥才是读书的方法。把书中的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理解透彻之后,就去用,就去做,就去实验,就去干。不要怕犯错。有些同学令我气愤。他说他想把书读好了之后再动手,那样才能不犯错。我问你,你把游泳书读好,下水就不呛水了?你读再多也要呛几口。
真是死糊涂。
实践就是犯错、反思又继续犯“更高级的”错。你怕什么?
不下水,你永远别想学会游泳?
读游泳书最好的办法不是“读”,而是跳下去,在水中挣扎。这样你才能读懂游泳书。
像曾哥读了美工方面的书,就在自己房间里折腾“场景”,让我母亲很生气。我没有摄影机,我就拿个矩形框框来取景,拿眼睛来当摄影机。
曾哥脾气不好,就是你们给气的。曾哥从前教过外国留学生念古文,人家多么会学啊!他们不但不为自己阴阳怪气的发音害羞,反而当作一种有趣的滑稽表演,就这样不停地摇头晃脑地念啊念,人家比大多数中国学生都更懂古文。语文也是技术活儿。
读了书感觉没用,怎么办?打屁股。就这么办。不管你是男是女,统统打屁股。那些读了书感觉没用还反过来骂书的人,还要打嘴巴。

补充:一本一本地读还是很多本一起读?
一本一本地读,不要同时读几本书。心要专,神要静。最要紧的是,读了一句就要反问一句“他为什么这样说呢”。要是想不通,就找老师问,没有老师就把问题写在本子上,等读完全书再来琢磨,还是琢磨不透,就死磕,就钻牛角尖,不把问题弄清誓不罢休。这样才能把书吃透。而且有些时候,你还能用这个方法发现作者的疏漏甚至是错误。不要迷信书。任何人都可能犯错。
周传基老师剧本的极力排斥,我就不接受。普多夫金就明确地肯定过剧本在电影创作过程中的重大地位。而且,在实践中,剧本创作也的确是极其重要的。
我不迷信大师,所以也招来了大师的极度误解。我现在反倒成了周门的叛徒。有些周门的弟子到我博客上来骂我娘。我当然不在乎。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劇透 -   :
Fun is not the mechanics you put into it, but the way they are put together。Toy,Puzzle,challenge——you see many things are fun;But joy will only be found in a relationship.
Trained to know every part about TRPG, so when you wants to move, you are moving.
We are a part of TRPG, the TRPG itself exist with in us;If we don't gave up on ourselves, just continue to learn、change and fail, we will one day, have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it.


Last but not least, have a nice day.[/size]
我要走了,一定要保重自己,好吗?就这样活着,你一定会找到所爱的和爱你的那些人、那些事。我会永远爱着你们
团是献给所有人的游戏,爱是这游戏的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