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边要声明的是,在当时时间点,敝人并未逢其会,许多说法皆是依据当时玩家文献资料以及现今的考察所写就,并加上个人的推测与分析,如有谬误或是缺漏,请不吝指教。
发现离题好远,不过还是写完好了。
接下来要讲的是比较敏感的日文圈与华文圈的比较问题。
在二战后,日本为了鼓舞沉沦怠废的民心士气,而由政府出面鼓励娱乐产业,其中的漫画产业更是被提升到新的高度,由政治讽刺漫画与小孩所看的娱乐漫画,摇身一变为全民性的一种资讯载体。
反观华文圈,在尚书“玩物丧志”的观念下,娱乐产业一直被长期压制,在当权者的眼中,漫画始终是一种不入流的“小人书”,这种看法到近十年才有所改变。
当然,在发展上也要讨论到历史因素,种种敏感的因素在这边就不讨论,而造成的结果就是起步时间有很大的落差。
日本在1980年代就开始了TRPG的发展,而华文圈则是到了1990年代才有组织性的活动,精确的说,日本在1984年发行了第一本翻译本TRPG规则书─星际漫游者,而第一本华文规则书是2002年由台湾出版社第三波发行的龙与地下城第三版。
期间整整差了将近二十年。
二十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这也让华文TRPG的发展无法依循日本模式来经营。
最大的影响是媒体与资讯媒介的发达,包括各种娱乐产业,在1980年,从铅字世代过度到图像世代的日本玩家还能接受这种文字型的游戏,但在现在,没有一定的声光娱乐效果,就很难对购买者产生吸引力。
这边有个小插曲,就是1993年的魔法风云会(万智牌
Magic: the Gathering),理察.加菲(Richard Garfield)创造出这个介于桌上游戏与角色扮演游戏的集换式纸牌游戏,它含有许多奇幻的要素,这种概念风格来自于古典的龙与地下城,却也重创了这个需要纸笔及庞大规则与耗时费力的老祖宗。
但即便是如此卓越的“商品”,在网路世代的冲击下,还是受到无法挽回的伤害。
(续待)